校級學分學程
社會責任實踐微學程


- 校訂(一)藝術美感探索1. 列舉藝術作品實例,說明藝術的歷史脈絡。
2. 理解並說明藝術創作的原創思維。
3. 認識與分析藝術美感產生的基本元素與原理。
4. 理解藝術美感在當代社會的應用與表現方式。
5. 能和他人發展良好的互動關係,與他人理性溝通、相互尊重。
- 校訂(二)運算與程式設計1. 培養非資訊相關科系學生學習運算思維及電腦程式設計基本原理與應用。
2. 以視覺化程式語言工具為主,讓學生能夠在沒有挫折的情況下體驗資訊科技的進展,養成運用資訊技術的能力。
3. 透過應用實例與動手操作,體驗創客使用工具製作成果的方法與過程,提高學生未來進階學習資訊技術的動機與興趣。
- 校訂(三)生命與倫理主要以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哲學思考、人學圖像、價值思辨、靈性修養與終極關懷)為基礎,並以相關議題的發展與應用增加課程內涵的深度與廣度。
- 校訂(四)走讀高雄本課程的目標便是希望能夠結合高雄地方作為學生學習的場域,透過對於地方的實地走訪踏查以及農業、文化、產業相關人物之訪談,從地方創生的角度,讓學習者對於高雄非都會地區有進一步的認識。
- 校訂(五)海洋科技與永續本課程系統性探討海運物流與船務,結合理論與實務,透過國內外案例、趨勢雷達、臺灣典範等內容,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了解最新物流趨勢與操作實務,建立航運物流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
- 校訂(六)創意與創新1.引導學生操作創意思考方法,包括:趨勢觀察法、價值主張圖、奔馳法、曼陀羅思考法及心智圖法等,並繪製創意草圖,培養其創造力自我效能。
2.引導學生應用六頂思考帽評估創意的可行性。
3.透過跨域團隊合作,培養學生溝通與團隊合作的核心能力。
- 博雅(社會)科技與社會結合跨域知識探討商業決策對利害關係人的影響,增進思考問題的視野
- 博雅(社會)社區長照關懷本課程旨在認識老人與長期照護體系,了解現況與發展,透過模擬體驗、機構參訪及個案評估,培養同理心與倫理應用能力,強化團隊合作,並結合專業所學,啟發創新創業服務之發展。
- 博雅(社會)健康促進與生活實踐使學生了解健康之定義,如何透過生活實踐維持及改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認識因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各種疾病,認識各項國家衛生政策之目的與補助,落實全民均健的理念。
- 專業服務學習-社會請參考課程授課大綱
- 博雅(全球)社區營造與在地連結協助學生對社區營造論述與建構能力,並連結當前農漁村在地人文、社會、生態、環境實際內容,使其具備社區營造、設計與在地產業創新實踐力
- 博雅(全球)永續發展導論整合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重要環保團體領導,依照其專業領域及本課程所規劃的教學內容,教導學生關於永續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希望藉由各領域各專家對該議題的獨特見解,能讓學生學習到各各議題的重點精髓。
- 博雅(全球)全球議題與SDGs課程內容的設計扣合本校相關單位所盤點出的高科大較有潛力之SDG項目,優先並深入進行介紹和探討,希望藉由本課程,培養本校學生在自身專業基礎上,對社會議題的思辨能力和對未來世界的可能貢獻。
- 博雅(全球)全球化的挑戰與因應提供一個架構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概念以及全球化理論。讓學生學習反全球化議題以及全球治理如何因應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課程目標藉著強化學生的全球公民意識以及反思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改變世界」。
- 自主學習課程─全球透過「自訂目標」、「自主規劃」、「自我管理」、「全程紀錄」、「自我實踐」之學習方案設計,讓學生於課堂教育之外,養成自我規劃、評估與時間管理能力,課程突破傳统學習模式,由學生彈性安排時間,規劃自我學習課程,廣納多元提升自我能力之課程與活動,達到與課堂教育相輔相成之效益,修課學生針對有典趣之主题提出學習計畫書,内容須至少包括深程緣起·預期達成目標、培養之能力、可能遭遇困難及解決方案、資源需求、成果展示方式等項目。
- 通識微學分透過微型課程設計,以時數集中/密集授課模式,傳達重要基礎學理概念。